这是一位有个性的老太太,关于《西游记》悲欢喜怒的幕后种种,她早在自传《我的九九八十一难》里,写得清清楚楚。
花城出版社推出的许镜清口述自传(《我为〈西游记〉作曲——许镜清的梦幻人生》,卢嘉群编撰),从几个侧面还原了他眼里的导演杨洁。
我觉得她是剧组的“老佛爷”
其实,确定我为《西游记》作曲的时候,我并没有在现场,也没有见过杨洁导演。过了半年多,我写完了《计收猪八戒》,录完了当时还未作为主题歌的《敢问路在何方》。我的音乐行不行,没人告诉我;导演在哪里,我也不知道。
终于有一天,导演杨洁到录音棚来了,有人告诉她我是作曲,只见她笑了笑,和我点了点头。
那时,我觉得她是剧组的“老佛爷”,周围始终有几个人簇拥着她,听候她的“旨意”。可以看出,大家对她都十分敬畏,从她身上能感受到大导演的气场。
我录制的那段《欢乐的花果山》,里面有电吉他、合成器、木琴、电贝司,美丽新鲜欢快的音乐让杨导兴奋不已,配上画面后给她审阅,她大叫:“就是他。就要这个作曲。”
没想到,这仅有的一分钟的音乐就这样成全了我。三十年过去了,当我和杨洁导演闲聊时,她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。
大家在一个剧组共事,关系越来越熟悉,我才知道,当时我到剧组之前,已经有7位曲作者被请到《西游记》剧组作曲,我是第8个。
前面7位都是相当有名气的,有的甚至是全国数一数二的,他们每个人都按要求写了一集,最后到杨洁导演那里,不是因为老气横秋,就是因为四平八稳,全部被否定了。
说实话,我进剧组的时候,也不知能否站稳脚跟,毕竟,我当时没什么名气,主要的作品也就是为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写农业科教片和纪录片。
但回头想想,当时央视拍摄的剧集,只要播出去,还是会震动全国人民的,所以也不可能找个没水平的人随随便便进来搞创作。
《西游记》音乐能获得广大观众的喜欢和传唱,我第一个感恩的人就是杨洁导演。如果说,我是一匹千里马,那么杨导演就是伯乐。
杨洁自己也非常喜欢《女儿情》
喜欢86版《西游记》的影迷,几乎无一例外,都爱看《趣经女儿国》这一集,都喜欢里面的插曲《女儿情》。说实话,这首歌也是我的最爱,它是继《西游记序曲》(《云宫迅音》)后我创作的颇为满意的作品。
当年,我拿到阎肃先生的词作之前,已经仔细看了“趣经女儿国”的剧本,这一集是整部《西游记》剧集里唯一一段表达男女爱情的故事,美丽温柔的女儿国国王,爱上了英俊儒雅的唐僧,她在倾诉一段深切的“发乎情,止乎礼”的爱……
录制歌曲时,杨洁导演也在录音棚。她看原来的词,感觉不对,可是,曲子我已经写完了,杨洁导演只能按照原来的韵律和节奏的感觉重新改,改了前面一两句,顺下去,觉得后面的也得改,就这么逐字逐句一点点改动,最后基本上全部重新改过,整首歌成为杨导新作。
她自己也非常喜欢《女儿情》,歌曲才录完,还没有混缩,杨导已经迫不及待地让录音师录一盘小样,揣在兜里,抓住机会就放给别人听。
我说,剧还没出来,现在就放给别人听,太早了吧。她说,没关系,这首歌就是好听。后来,我和杨导开玩笑说,这不是吴静唱得好听,是我的歌写得好,杨导笑骂我一句:“老许,你太臭美了。”
记得有一次,我和扮演女儿国国王的朱琳在一次饭局上见面,她就坐在我旁边,我一看,确实非常漂亮,可以说,没有一点瑕疵,我暗暗佩服杨导的慧眼。
吃饭间,我和朱琳聊天。我说:“朱琳,你演的女儿国国王,倾倒了全国一大片男人,你太美了。”朱琳回了我一句:“许老师,是您的歌,您的音乐让我变得更美了。”
这句话让我至今想起来都甚是感动,这说明她理解这首歌,理解我的这段音乐。
她曾说我的《天竺少女》不好听
1986年的夏天,剧组要到国外拍摄外景,临走前导演给了我《天竺少女》的歌词,让我写一首印度风格的歌。说句实话,我很少接触印度歌曲,极陌生,而且那时找这方面资料很困难,不像现在,打开电脑什么都有了。
只记得上初中时,有一首印度电影的《拉兹之歌》,我只能反复哼唱这首歌,从中找出印度歌曲的旋律特点,最终写成了这首歌。
当时杨导有个习惯,每次都要我在电话里唱给她听。我这个人不会唱歌,高上不去,低下不来,而且有时没音准。她听我哼唱完之后,说了三个字“不好听”。我顿时冒汗了。
我请求先录音,由李玲玉饰演的玉兔精把这首歌录下来。没想到播出之后,居然受到大家的喜欢。
台领导说:“杨洁,你咋这么厉害?!”
我的创作思路没有任何框框,只要觉得适合剧情、符合主题,都敢拿来使用。
比如:在杨二郎领哮天犬追咬孙悟空的场景中使用迪斯科音乐,在孙悟空上天入地时使用电声,让画面在拟音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有动感……杨导很认同我这个艺术观点,认为不该墨守成规。
后来,台里经过开会研究,认为四大名著的音乐至少应该是民族化的,作曲用了点声乐和架子鼓,太洋气,不适合;还说,《敢问路在何方》是通俗唱法,软绵绵,太抒情,要换掉。最后,把讨论结果告诉音乐编辑,要求剧组换掉作曲。
我进《西游记》剧组时,和导演有个不成文的约定,在有需要的时候,可以随剧组到拍摄地体验生活。
正当我准备动身去九华山拍摄地时,音乐编辑王文华找到我告知此事,我一听都傻眼了。王文华说:“这事非同小可,我和你一起去剧组,要跟杨导汇报。杨导既是导演又是总制片人,所有的事情必须由她负责,由她决定。”
在九华山,我把台里的意思一五一十告诉杨导。杨导听完我的一番诉说,非常生气。
她一直对《西游记》的音乐、歌曲非常重视,认为音乐能在剧中起到烘托各种情绪的作用。经过一番思量,杨导给台里写了一封信,除了阐述她对我创作的音乐的理解外,还强调说:“我是《西游记》的导演,我对全剧的艺术负责。台里既然启用我,就不要干预艺术创作的事,如果不满意,等全剧拍完,你把它们全部换掉,我也不管了……”
杨导这番话,很有分量。只要她认为不对的,就敢反对;只要她认准的事,就敢去做。
如果不是因为她有如此强的性格,如此的艺术追求,怎能带领如此庞大的剧组,拍摄如此复杂的剧集。
后来听说,杨洁回到台里,领导见了她,苦笑地说:“杨洁你咋这么厉害,我们提个意见都不行……”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,没再多问。
我知道,杨导认可我的艺术创作,如果没有她这么坚持硬顶,就没有我后来的故事了。 |